作为普通人,我们常看到绿牌车涌上街头,新品牌悄悄进入视野,形形色色的智能配置,刷新着大众的驾乘体验。这些瞬间积攒起来,便拼凑起智能新能源的发展蓝图。处江湖之远,我们能感受其蓬勃气息。而庙堂之高,我们则听到更嘹亮的号角。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鼓励和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提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大宗消费。无独有偶,相较传统制造的老三样,如今两会热词“新三样”赫然变成了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
如此高频的提及率,此中意味不言而喻。在经济增速放缓之时,国家把更多筹码放在了智能新能源上,这对整个行业来讲,都不啻于一剂猛药。更有甚者,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在采访中提到,“要激励企业大胆创新,破除一些影响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比如新能源汽车,我们要调整政策,对三家中央汽车企业,进行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单独考核。”一言既出,风向自明。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而如今,国有企业这个火车头,早已抖擞精神,准备飞速向前。 中国车市,谁主沉浮? 从比亚迪、理想汽车等民营车企的张扬,自可窥见行业发展活力。但国企的稳健务实,才是民族工业的真正底色。他们不需要微博热搜,依然起到带动作用,地处合肥的江淮汽车便居其一。过去几年,江淮汽车不断通过开放创新,助力安徽“首位产业”加速奔跑。2020年,江淮汽车棋出高着,联手百年巨头大众汽车,开创国外资本尤其是国外主机厂资本,参与中国汽车企业集团混改的先河,并在产品创新、智慧物流等领域持续深化合作。值得一提的是,江淮汽车与华为酝酿已久,在产品开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多个领域全面合作,剑指百万级别的豪车——人称”傲巴赫“的傲界。 这些行业巨头,为何不约而同选择江淮汽车?对于智能新能源的研判,更多人因为看见所以相信,而江淮汽车则因为相信所以看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放眼望去,江淮汽车在践行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无疑是拔尖的优等生。 且将时间拉回2023年4月,江淮汽车项董一句“以智能领导智能”,以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轰开了智能化的大门。而随之构建的“核心自研”+“关键、共性技术”开放合作的智能汽车生态体系发展路径,更是“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的生动实践。如今,品牌战略发布不到一年,去年上海车展智能化的种子早已瓜熟蒂落、硕果颇丰。 从前沿技术摸索到终端产品销售,江淮汽车一边摸着石头过河,一边不忘架桥通路。每年销售5%的研发投入,确保了技术持久战的子弹供应,人才端则计划将研发团队扩大至1.5万人,为后续发展创造先决条件。现如今,江淮汽车已构建起包含MIS智能架构、DI平台、MUSE共创智电在内的技术平台矩阵,并将瑞风RF8、江淮QX PHEV、钇为3等重磅新品陆续摆上货架,成为抢占不同市场、用户、场景的重要抓手。在商用领域,燃油、混动、纯电、氢能四个轮子齐头并进,并在全场景高智技术品牌“星链1号”的赋能下,以压倒性的技术优势引领全行业前行。 向内卷,还是向外走? 如果说发展新质生产力,江淮是有力的践行者。那么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上,江淮便是标准的“参考答案”。过去数十年,中国汽车工业上演了一出“翻身做主人”的精妙好戏,从过去的“以市场换技术”逆袭为如今的“以技术换市场”。随着2023年中国汽车赶超日本,跃居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我国汽车工业正式从“产品出海”迈向“产业链出海”“技术出海”新阶段。其中,江淮汽车功不可没。 作为出海先锋,江淮汽车用一份份亮眼的成绩单,身体力行展现了何为国企担当。2023全年累计出口16.96万辆,同比增长47.99%,其中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交付13.4 万辆,同比增长63.7%,海外业务规模效益实现双增长。步入2024年,江淮汽车毫无悬念地延续势头,前有拉美地区行业TOP客户千台电动星锐发车,后有10000辆电动车发至海湾地区和中南美,实现1-2月累计出口同比增长37.82%。 如果我们将时间拉长,会发现江淮汽车虽身在合肥,但早已心向全球。截至目前,其累计出口超100万辆,足迹遍布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建立了19家海外KD组装工厂,拥有超过1100个海外营销网点。反观国内市场,在市场容量明显见顶的情况下,价格战、口水战甚至恶意构陷等手段层出不穷,只为从友商身上撕下一块肉。竞争无可厚非,但有句话言犹在耳,“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或许,以江淮汽车为代表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才是最佳的解题思路。 从0到1,如何实现? 当然,相比如何“走出去”,当下年轻车企们面临的是如何“走下去”。我相信,即将迎来六十周年的江淮汽车,在回顾起自己创立之初时,也曾有过相同的慨叹。回到1964年,巢湖汽车配件厂刚刚成立,那时的人们恐怕不敢想象,这家名不见经传的修理厂,将在日后成长为全球性的综合汽车集团。 在成立4年后,江淮人几乎全凭手工,研发试制出一台2.5吨的HF130轻型载货汽车,安徽第一台汽车就此横空出世。来到1990年,当时的客车底盘普遍由卡车底盘改装而来,江淮再次人手一把锤子,硬生生敲出了中国第一台客车专用底盘,并迅速热销全国。而后,应用户对轻卡产品的需求升级,江淮以HFC1061轻卡回归整车制造,轻卡轿车化的潮流由此开启。进入千禧年后,江淮人步履不停,第一台MPV“瑞风”正式下线、自产6DCT变速箱打破合资品牌垄断、合资大众合作蔚来、拿下中国工业大奖、宣布无智能不造车... 当我们选择一个品牌、一家企业,本质是在选择某种气质。江淮汽车从0到1、从1到第一、从第一到唯一,它以卓绝的创业毅力,在推着安徽汽车工业、乃至于中国汽车工业往前走,这种永不服输、舍我其谁的气质,让身处时代浪潮的每个人,都能受其感召与滋养。溯其本质,以奋斗创造美好,是我们民族凝聚内在的情结,亦是指引未来的信念。当下,最高层“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指示念兹在兹,幸有“江淮”们这份“国企担当”,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汽车强国的愿景,必将成为实景。 |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