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6月份三亚市吉阳区司法局在辖区内的街道、村(社区)等26个点位,部署了“无人律所·村(居)法务助手”智能设备开始,切实拉进了群众和法律的关系,打通了法律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这个小小的设备,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群众的法律需求,一件件大事小事、一个个矛盾纠纷及时得到了专业法律分析解答,法治的信仰在群众心中日益弥坚。
2023年7月6日,居民展先生来社区咨询关于遭受诈骗如何让派出所立案等问题,调解员建议该市民在村(居)法务助手便携式终端上与律师进行连线。律师耐心地解答该市民提出的问题。展先生最后接受律师的建议,对律师的服务表示满意。(商品街社区)
2023年7月4日,居民翁女士致电社区咨询关于租房合同问题,在调解员建议下,该居民在村(居)法务助手便携式终端上与律师进行连线。调解员将翁女士的问题转述给律师,律师耐心的解答,使翁女士了解相关法律知识从而知道了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商品街社区)
2023年6月25日,居民雷女士来社区咨询关于离婚后前夫不配合孩子户口迁出问题,调解员引导该居民在村(居)法务助手便携式终端上与律师进行连线。经过律师耐心的解答,雷女士明白了相关的法律知识,对律师的服务表示感谢。 (商品街社区)
2023年6月20日,居民陈女士来村委会咨询关于遗嘱签署需要几人在现场见证才能生效,以及遗产继承相关法律问题。调解员了解情况后,引导陈女士在村(居)法务助手便携式终端上与律师进行连线。经过律师耐心的解答,陈女士明白了相关的法律知识。 (东岸村委会)
2023年6月13日,村民符先生来村委会咨询土地征收补偿问题——集体土地出租给某老板,合同期中遇到土地征收,某老板把土地补偿款700多万元领走了,村民要如何追回这些钱?符先生通过利用法务助手和律师联线,得到律师耐心细致的解答,符先生表示很满意。 (海罗村委会)
……
一件件法律咨询,充斥着村(居)调解室的日常。问题或大或小,事情大的关系着全村的经济生活,事情小的律师甚至几句话就能让居民彻底明白,居民也不用看网络上那些不结合实际、让人似懂非懂的“机器人式回答”了。
以前居民从心理上对律师、律所有一定抵触心理,他们认为“请律师意味着要上法院、打官司”、被其他居民看到“面子上不好看”等。而法律援助主要集中为实体律师、热线电话、网络中心这几个渠道,或多或少有着空间性、时间性等限制性问题,无法及时缓解居民焦急的心态。心理上的不情愿加上行动上的不方便,导致很多居民最后就“算了算了”。
法律咨询“最后一公里”的打通,确实让群众更容易触及到法律,让法治看得见、摸得着。一些事情,不用“上法院”、不用“打官司”也能完成矛盾调解,听取专业性的意见,了解司法流程,从根本上转变对矛盾点的思考逻辑,让社区居民在解决纠纷、寻求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时更加放心、安心、省心,积极发挥化解矛盾纠纷第一道防线作用,从调解、咨询中让人民群众充分感受到法治的力量,从而对法治的信仰更加坚定。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