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基金第一笔5000万元经费已完成拨付,首批获得支持的85个项目团队将加大基础研究、开展前沿探索,与出资企业联合开展技术攻关。”29日,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昌平创新联合基金资助项目启动会上,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基金管理一部部长王军勇告诉记者。
近年来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2023年外部投入的年度经费规模超3.42亿元,社会力量支持基础研究的资金规模持续增加。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探索与各区、企业联合,形成了“国基金-市基金-区政府”“市基金-区政府-企业”“市基金-公益基金会”等多种联合基金合作模式。目前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资助已实现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城一区”全覆盖。
昌平创新联合基金由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昌平区、6家企业出资,经费规模每年5000万元;建立了由产业提出技术需求、研究人员攻关的模式,带动企业由“局外人”转变为“出题人”,为基础研究提供场景与转化途径。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邱东申报的“高性能小关节软骨修复材料关键技术研究”成为首批获资助的85个项目之一。“我们在研究一款面向小面积软骨缺损患者的高分子材料,为他们提供关节软骨早期损伤的修复方案。”邱东说。
“今年自然科学基金还将扩大范围,与大兴区、顺义区及相关企业探索设立联合基金,激励企业加大基础研究投入,进一步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发挥好企业‘出题人’作用。”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刘苹苹说。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