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w725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 正文

今年是未来十年最凉快的?权威部门辟谣!中科院专家:高温热浪将成新常态

time 2022-10-27 15:30:05   证券之星    阅读量:12112   

热浪还在继续。

日前,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高温红色预警已发布12天#又冲上热搜

为支援重庆抗旱,今天,中国气象局派出高性能飞机协助重庆增雨抗旱飞机23日下午4点到达重庆,只等降水天气系统进入重庆它将和重庆的107门高射炮,99门火箭炮联合出击,向天求雨

事实上,今年夏天以来,高温引发的中暑,供电困难,山火,河流干涸等问题频频发生四川重庆,泸州等地突发山火杭州九溪十八间部分河段干涸见底,嘉陵江部分河段露出浅滩,鄱阳湖提前100多天进入枯水期

酷暑整个夏天都在烤人。

日前,国家气候中心监测评估,综合考虑高温热浪事件的平均强度,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日前,区域性高温事件综合强度达到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据中央气象台预报,8月24日起,黄淮,江淮,江汉等地的高温将基本解除,26日起,四川盆地,江南等地高温范围减小,强度减弱,部分地区解除。

是什么导致了极端天气高温会持续多久会有什么影响人们应该如何应对就此,时代财经采访了lasg研究员黄刚

黄刚告诉时代财经,高温虽然受到短期大气环流异常的影响,但在更大程度上是一种长期的气候变化趋势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高温热浪事件将成为一种新常态气候危机的时代可能已经到来

黄刚指出,短时间内,人类很难对极端高温进行干预虽然人工增雨是我国抗旱减灾的有效措施之一,但这种方法不能在全国大规模使用从长远来看,碳中和这一长期措施最有利于缓解和应对气候危机

至于今年可能是未来十年最酷的一年这种说法,在黄刚看来是不科学的,也是错误的未来变暖是趋势变化,而每个城市或地区的年气温变化是个体变化,这不是一个概念极端高温事件总量增加,说明趋势在增加,但不代表每年高温天数都在增加

黄钢说,《国家气候变化适应战略2035》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气候适应性社会,强调减缓和适应并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全面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的基础工作,通过节能减排,积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变暖

四川部分地区高温干旱在本月底得到缓解。

时代财经:根据国家气候中心近期监测评估,综合考虑高温热浪事件的平均强度,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今年6月13日以来的区域性高温事件综合强度达到了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极端高温现象是短期的大气环流异常还是长期的气候变化趋势

黄刚:今年夏季的高温天气过程具有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极端强度等特点。

从气候状态来看,夏季出现高温热浪事件是正常的,但今年的持续时间,强度和范围都达到了非常强的程度,背后有着深刻的气候尺度原因。

首先是由于短期大气环流异常,主要是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在副热带高压内部,盛行向下气流这些下降气流被绝热压缩加热,层结非常稳定就像锅盖一样,抑制对流的发展,保持天气晴好,加上高湿度,形成高温高湿的局面

不得不说,虽然副热带高压的出现会带来高温的环境,但是每年夏天我们都会经历这样的高温今年非常极端,很多地方都破了历史高温,所以不得不提第二点,就是长期气候变化趋势的影响

目前,全球温室气体的影响非常强烈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高温热浪事件将成为一种新常态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六次评估报告指出,在过去的50年里,自过去的2000年以来,全球变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气候系统的不稳定性加剧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称之为全人类的红色警报

我们课题组在高温热浪方面的工作也在不断证明这一点气候危机时代可能已经到来我们应该采取实际行动,让变暖的地球慢慢恢复正常状态,控制变暖速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时代财经:据中央气象台预报,我国这次区域性高温热浪事件持续时间将继续延长,综合强度将进一步增强这种高温会持续多久

黄刚:高温的强度在中国不同城市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判断持续时间的时候要分开考虑。

对于上海,南京等华东城市来说,伴随着近期冷空气的加强,局地高温强度和范围将逐渐减小,预计这两天高温天气过程将结束。

对于高温天气过程相对较强的重庆和川东地区,未来一周可能会出现持续性高温天气,可能需要本月底左右,高温干燥天气才会有所缓解。

时代财经:今年异常炎热的天气主要出现在华中,川,渝,沪,苏等地,而纬度较低,过去炎热的广东今年则比较凉爽为什么是南冷北热呢

黄刚:这主要和副热带高压的活动有关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地区会比较炎热干燥,但是副热带高压的北侧会给我国带来降雨

今年初夏,在五月和六月,副热带高压在西太平洋受到抑制此时广东处于副热带高压的西北侧,降水量较大此外,东北冷涡引导冷空气南下,导致当时广东天气凉爽

6月底7月初副热带高压北抬至江淮,华中,恰好是今年的拉尼娜副热带高压比往常更频繁地向北移动本应在副热带高压北侧的江淮和华中地区,被副热带高压直接控制,雨带跳过了这一带但是今年往年雨季降水偏少,所以这种情况南冷北热

时代财经:这种高温会持续产生什么影响。

黄刚:高温对人们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以及各行各业的运转都有一定的影响。

首先,高温会使人体感到不适,中暑,胃肠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会增加长时间使用空调也会带来不适,特别是室内外温差大也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尤其是对心脏,血压等易感人群

其次,天气炎热时,人们对电力的需求会激增长时间使用空调和风扇会导致电力短缺,这也可能加剧能源危机

但持续的高温少雨天气也会导致农作物严重缺水,对农作物产量造成一定影响长时间的高温也给城市建筑和交通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建筑玻璃高温爆炸,沥青路面融化断裂等也屡见报端此外,还容易引发城市火灾和山火,给人民财产安全带来巨大损失

人工降雨不能大规模使用。

时代财经:短期内有什么措施来干预这种极端高温吗。

黄刚:短时间内,人类很难干预极端高温他们能做的就是采取一些措施来应对这类事件比如空调是对抗极端高温的有效手段,可以避免高温带来的健康问题,但是空调的使用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更好地给城市降温,我们可以在建筑和城市的设计,景观甚至色彩上找到另类的答案比如我们可以用较轻的材料建楼铺路,采取自然通风,吊扇,安装在地板或天花板上的辐射降温等措施降温增加城市湿地的景观也可以对局部地区的极端高温产生有利影响

时代财经:人工降雨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吗这个措施可以大规模实施吗

黄刚:人工增雨早已从最初的实验研究转变为现代的应用技术,是我国抗旱减灾的措施之一据有关资料统计,人工增雨量可达原来的10%至15%,是解暑的利器比如今年浙江进行了大范围的人工降雨,使得气温下降了几度,消暑效果显著

但这种方法不可能在全国大规模使用人工降雨其实是民间的一种解读它的正式名称是人工增雨下雨的时候我们就推它一把无论哪种人工增雨方式,空气中都有大量的水汽可是,中国不同地区的水汽分布是不同的在不合适的地区使用以上辅助手段,不会造成多大的降雨,还会浪费大量的资源和人力物力

时代财经:根据学术研究,可以采取哪些长期措施来缓解或应对这场气候危机。

黄钢:目前来看,碳中和这一长期措施最有利于缓解和应对气候危机。

所谓碳中和,就是碳排放等于碳吸收通过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以控制全球变暖,进一步降低极端高温的频率和强度当然,碳中和会涉及一系列气候反馈等问题,也会使应对气候变化变得更加复杂

时代财经: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长期措施能否从根本上缓解极端高温的气候危机。

黄刚:首先要定义一个概念极端事件是一个统计学概念,即发生概率相对较低的事件虽然发生的概率很小,但这类事件往往会对生产生活造成很大影响,造成很多损失从概念上讲,即使没有人为排放,也会发生极端事件

可是,人为排放会增加极端高温等极端事件的强度和频率,导致更大的气候风险和经济损失一方面,可以通过碳中和目标下的一系列减排措施来缓解风险

但需要注意的是,极端事件的减缓和减排不一定是同步的,前者可能滞后于后者我们课题组的一些工作已经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碳,气溶胶,大气和海洋复杂耦合效应的揭示,有助于我们定量解释碳中和的动力学,更好地服务于政策制定

今年是未来十年最酷的一年是对论文的曲解。

时代财经:有学者指出今年是历年来最热的夏天,但同时也可能是未来十年最冷的夏天这是真的吗「越来越热」会成为未来的趋势吗

黄刚:全球变暖是一个慢慢增加的过程,就像温水煮青蛙,慢慢加热过去,我们把35度以上的日子称为极端高温伴随着变暖的步伐,未来这种高温酷暑可能会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多

另外,全球变暖使得湿度增加更加明显,这种高温高湿会让炎热的夏天更加难受,所以有学者有这种观点当然,这种观点也有不科学的一面

科学的说法应该是,为了成为未来的新常态,我们应该适应或努力减排,以减缓气候或提高温度但变暖是趋势性变化,每个城市或地区的年气温变化是个体性变化极端高温事件总量的增加,意味着趋势在增加,但并不意味着高温天数每年都在增加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官方微博也曾表示,今年是未来十年最冷的一年是对我国学者2020年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的题为西北太平洋基本高压未来预测的突发约束的学术论文原意的曲解本文不涉及未来10年的气温预测问题,也不提出或支持‘今年是未来10年最凉爽的一年’的结论微博官方名称的引用是对论文初衷的曲解

时代财经:最近,一名记者在北极穿着短袖引起了热议很多网友看了之后觉得很担心你认为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吗这是什么意思

黄刚:这是一面红旗这意味着北极冰川将大量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影响北极熊和其他动物的生存,也将对人类产生深远影响

美国国家冰雪数据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从7月15日到17日,格陵兰冰盖每天损失约60亿吨冰,足以填满720万个奥运会规模的游泳池。

伴随着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全球变暖加剧由于海冰反照率的反馈和北极海冰与空气的相互作用,北极变暖被放大,北极的变暖速率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3倍全球变暖还会使极端高温事件频发,进一步加速冰川融化如果格陵兰冰盖完全融化,全球海平面将上升7.5米

减缓和适应并重,建设适应气候变化的社会。

时代财经:《国家气候变化适应战略2035》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气候适应型社会,强调减缓和适应并重减缓和适应的优先顺序分别是什么在你看来,人们应该如何适应极端天气

黄刚:减缓是指通过长期调整能源,工业等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碳汇,使大气温室气体浓度保持稳定或降低,从而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

适应是指加强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的风险识别和管理,采取调整措施,充分利用有利因素,防范不利因素,以减少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和潜在风险。

减缓和适应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两个轮子,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缓解行动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重点是降低气候变化的速度,适应是对已经发生或预计会发生的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反应,重点是削弱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目前的变暖趋势无法阻止或逆转,但可以减缓,让生物系统和人类社会有更多的时间去适应。

目前,中国在适应极端气候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比如,适应气候变化政策体系初步建立,气候监测预警水平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试点示范扎实推进,适应气候变化意识逐步增强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还应全力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的基础工作,加强对气候变化影响和风险的分析评估,完善适应气候变化的治理体系,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机动性。

中国是一个气候类型复杂,区域差异显著的国家未来要尽可能针对不同地区开展不同的适应工作,比如华南的暴雨洪水,高温热浪,台风风暴潮等中国西南地区的干旱,泥石流,滑坡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青藏高原冰川退缩,冻土退化等等

时代财经:在你的研究领域,你认为克服极端天气如酷热的困难是什么。

黄刚:对于高温这样的极端事件,我们目前能做的主要是分析它的特征,探索它的物理机制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对极端高温进行短期和长期预测

我觉得这个难点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气候系统的复杂性每一次极端事件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涉及到地球系统各层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我想大家应该都知道蝴蝶效应这个概念一些极端事件的初始阶段可能是一些小扰动气候的复杂性给我们理解和预测极端事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第二点是技术手段的限制目前,气候事件的预测依赖于数值模型虽然近几十年来计算机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气候模型对气候系统的模拟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们对极端高温事件的预测能力

时代财经:面对如此极端的高温天气,人们能做些什么未来他们将面临什么样的挑战

黄刚:最近中央气象台已经连续10多天发布高温红色预警面对今年这样的极端高温天气,人们首先要做好防范和适应

气象部门要不断加强对高温干旱天气的探测和预警,同时做好气象服务,及时将预警信息传达给各决策部门和公众,各决策部门要加强配合,充分考虑高温干旱天气带来的危害,对农业种植,电力,工业生产等受高温影响较大的机构提前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设立高温医疗保障服务机构,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公众也要加强高温防范意识,了解和预防高温引发的疾病。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六次评估报告指出,人类活动正在使包括热浪,强降水和干旱在内的极端天气事件更加频繁因此,人们也应该通过节能减排等行动,积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变暖

过去十年,全球气温比1850—1900年高1.1℃左右,增暖趋势短期内难以逆转在未来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我们应该不断提高抵御和防范未来极端事件的能力,共同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