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低碳发展的约束下,提高碳排放效率,防范碳排放反弹风险,实现能源需求的总量控制和各部门的低碳转型,是城市健康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最近几天,国家发改委发布《新型城镇化十四五规划实施方案》,提出推进低碳生产生活锚定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碳中和目标,推进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推动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绿色低碳转型
城市经济发展和温室效应控制是发展中国家目前面临的两大问题从全球来看,城市是世界一半以上人口的家园,占据了地球2%的面积,消耗了70%以上的能源,产生了75%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经济体,也是人口最多的国家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给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气候变化控制带来了巨大压力研究表明,最近几年来中国的碳排放总量有所反弹,结束了2013年至2016年的稳步下降同时,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入,未来中国的能源需求将持续上升,实现能源转型和碳中和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如何在低碳发展的约束下,提高碳排放效率,防范碳排放反弹风险,实现能源需求的总量控制和各部门的低碳转型,是城市健康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实现绿色转型的目标,不仅要依靠工业部门的末端管理措施,还要进行城市布局,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需要各部门的积极配合绿色视角下的新型城镇化转型路径不是先验的,不可改变的应伴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采用以双碳目标策略为导向的灵活适应的系统解决方案
因此,一方面要关注增量城镇化过程中绿色低碳转型道路,社会经济增长目标和生态环境保护体系的耦合度和协调性它是城市环境政策执行的基本单元,也是减排的重点领域与宏观层面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目标相比,城市绿色转型之路需要更完整的体系和更清晰的目标在可持续发展和双碳目标的要求下,我国许多城市开展了碳交易或低碳试点工作,但目前仍没有完整,系统,专门的城市绿色低碳转型绩效评价标准,尤其是考虑整体环境影响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内容相对较少
由于城市在气候特征,人均收入,产业水平,城市形态,供电碳强度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评价原则上,评价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发展需要综合考虑环境,经济和社会问题,特别是在环境影响评价方面,需要捕捉城市对城市边界以外其他区域的外部影响和泄漏效应在总体评价过程中,需要定义能够实现城市绿色低碳转型目标的总体结构,需要所有利益相关者系统参与,共同构建指标体系此外,还要充分考察城市各子系统的非线性和复杂性,包括政策,市场,技术,标准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并针对双碳目标规划实现城市绿色低碳转型绩效的系统评价
另一方面,也要关注当前传统城镇化存量中的绿色低碳转型,以经济效率驱动市场运行,释放资源利用市场的正外部性快速城市化往往伴伴随着能源需求刚性和能源消费快速增长的特征未来,工业部门的减排潜力将逐渐降低,而伴随着住房,交通和电力需求的增加,居民部门能耗的增加将使城市成为碳减排的主要环节
在资源约束有限的背景下,交通部门和建设部门的绿色低碳转型,有助于找出协调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城市绿色转型路径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例,无论是生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还是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都属于具有较强正外部性的公共事业领域没有政府政策和经济激励的大力支持,市场上可能从事废物资源利用的企业开展经营活动可能是不够的打破这种恶性循环的办法是在政府的引导下激活经济效率,使企业盈利,然后市场的正外部性才能释放出来
一个好的健全的系统是必要的建议将再生建材比例纳入绿色交通转型评价指标体系对建筑垃圾的管理和资源化利用提出具有较强法律效力和针对性的专门法律法规,对现有政策进行细化和具体化,对重大政策制定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便于在实践中运用运用财政,税收,投资等经济杠杆支持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通过贷款贴息等方式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和再生产品应用
总的来说,新型城镇化的低碳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下,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和社会福利的综合协调,特别是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的协调因此,需要考虑影响城市绿色低碳转型路径的多重不确定因素和多重演化目标,在整体环境约束下共同规划和实施节能减排方案,实现各子系统耦合的整体性,结构性和完整性,加深公众对城市—资源—环境相互作用全过程的理解,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寻找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转型方案
文/方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