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w725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线上生活,也可以这么“懂经”

time 2022-03-28 11:12:00   网络    阅读量:17117   

防疫的日子里,不少上海市民的“线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即便足不出户,也能把日子过出水平,过出美感和情调。

清晨在生鲜平台抢菜的同时顺带买一束鲜花,陪孩子上完网课再听一场“云”音乐会,即便居家办公也要在潮流平台上淘一些潮玩、挑几件潮服……而那些大本营在上海的互联网平台各显神通,有所创新。从这些线上的故事和场景里,我们依然能读到这座城市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居家期间可“赏花”

网上买菜的时候顺便带束花,于上海人眼中平常的网购方式,竟是见多识广的互联网大咖所“看不懂”的?

上海的生鲜即时配送平台叮咚买菜“卖花的故事”,说起来还有些曲折。

叮咚买菜创始人梁昌霖是一位退伍军人、理工男,因此他创建的生鲜电商平台,也自带刚强气质,页面清晰直观、操作便捷,简单纯粹地把“卖菜”这件事做扎实。

梁昌霖很快发现,仅靠“实诚”似乎无法完全满足上海用户。平素他很注重分析用户的后台留言。平台创立不久,他发现好几位上海地区的老客户发布评论,不约而同地感慨,希望“买菜的同时也能买到一束鲜花”,可惜在平台上找不到这个品类。

这让梁昌霖有点懵。因为在他的心目中,买菜就是买菜、买花就是买花,前者是“人间烟火”,后者是“阳春白雪”,并不是一回事。但他还是让运营负责人进行一番市场调研,看看卖花有没有可行性。一周后,运营负责人带回结论:许多上海女用户有比较强烈的买菜时顺带买花的诉求,增设这个品类值得一试。

于是,叮咚买菜迅速布局、上线“自营鲜花”板块,在国内多地建起鲜花基地,用互联网思维解决鲜花市场供货量不稳定、价格起伏大、物流损耗高等问题,打通数字化供货链。

卖花一年多,平台在上海地区的鲜花出售量持续攀升。从最初推出的“9.9元打造家庭日常用花场景”,到价格上百元的高端花束、节庆鲜花等,新品开发不断。不经意间,鲜花成了平台盈利能力领先的品类。最近各小区封控时期,上海地区的订单量是原来的1.5倍到2倍,鲜花日售超过10万支。

“美好生活”是刚需。创始人得到启发,于是在App页面打造上、商品包装上大花功夫,增加艺术性、强化审美体验度。同时,审美属性也体现在了商品开发上——火锅自有品牌出品了高颜值的玫瑰豆乳锅底,受欢迎的烘焙板块推出“小美好”蛋糕。

这种改变究竟能为平台带来多少销售增量,也许很难量化计算,但可以明显看出,高品质、高颜值的“美好”商品,已经不是特定人群、特定日期的专属,而成为大众“唾手可得”的日常需求。

关于上海用户爱买花这件事,另一家上海本土鲜花电商“花加”,或许理解得更透彻。

“花加”的全国用户中,90%是女性,年龄25岁至40岁。上海购花者的年龄分布则更广泛,可以上延到六七十岁,有许多“奶奶级”用户选择包年鲜花,“一周一花”,且上海日常购花的比重比全国平均值高20%,上海女性更倾向于“鲜花包年”。

高需求倒逼出高品质服务。“花加”在云南签约万亩花田,坚持每周“上新”;公司专门成立瓶器设计部门,联合全国生产商推出近百款花瓶,每年推出约15个新款;还开设2家高颜值线下体验店“玻璃森林”,主打“咖啡+鲜花”。

有几款小众花被上海人“宠”成了网红,但对平台来说,打通供应链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

“蓝莲花”其实就是睡莲,这种热带花卉多被养在池塘里的净化水中,或是提取制成花茶和保湿化妆品原材料,其观赏价值也备受用户关注。“花加”在广东省阳江市尝试订单种植,把当地花田从几百亩扩张到几千亩,技术人员通过技术手段控制其植株美观度、预防病虫侵害,并将鲜切花出水后的生命周期延长至5天以上。而原产于泰国清迈一带的姜荷花,契合疫情期间居家办公的氛围,若从国外进口成本高昂,采购人员便到福建漳州、云南昆明等地与基地谈合作,从品种研发开始介入,全程与基地共同选品,如今细分出6个分支品种……

这些鲜花通过仓库预冷和冷链运输送到用户手中,拆开包装依然娇艳欲滴。有网友在平台留言:“感谢你们,让我在居家期间实现‘赏花自由’。”

潮流平台聚集“懂经”青年

创业者的眼里,在上海这块摩登之地,人们对美的需求正化为潜力无穷的商机。

顾莹樱是一名在杭州起家的创业者,多年前便看到服装这个红海领域里的潜在商机,于是移师上海,另闯一片天地。她曾经是浙江大学竺可桢创新与创业管理强化班的学霸,也就是“职业创业者”,大学期间就成功创办或投资过不少项目,早早实现了财务自由,在杭州的创业圈里可以说是“年少成名”。

然而,这个曾经身边围着一大群投资者、她做什么别人就投什么的年轻姑娘,走在上海街头却没有预想中的那种“满足感”。因为,她发现上海街头有许多打扮精致、举止得体的姑娘,那是一种财富换不来的美感。她受到触动,开始真正深度关注上海的服饰潮流、关注上海人的穿搭喜好,并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审视自己创立的App——那时她的“穿衣助手”,已是全国最大的穿搭社区,4年累积了5000万用户。

顾莹樱发现,“白领”一词已无法精准定位在上海的职业女性,她们独立、自信、有自己的梦想,每天都会通过服装表达生活态度和喜怒哀乐,于是她的脑海中闪现出“进击的新职人”这一用户画像。与此同时,她也结识了许多在上海发展的独立设计师,其设计的小众服饰很受年轻消费者喜欢,但受限于工作室或公司规模很小,又难以跑通产品供应链、销售渠道和用户触达等各个环节,这类服装价格偏高,大众消费者难以承受。

于是,顾莹樱搭建了一个深度了解女性服装消费痛点的网购App“ICY全球设计师平台”。平台的运营逻辑并不复杂,却因为专业化程度高而难以被复制——通过和设计师品牌联名合作,让独立设计师提供设计稿,平台挑选后负责生产、销售和品牌推广,并通过数据化的柔性供应链降低成本,直接把设计师作品的价格降下来。一般来说,设计师品牌服装均价在3000元—6000元,而ICY的产品价格区间在500元—2000元。

ICY签约和孵化的设计师已超过500名,完成了从单款合作到collection的转变,帮助设计师建立独立品牌。品牌还引入“版权”概念,设计师提供的单件样衣可被视为“设计版权”,平台在采用其设计批量生产后,会以销售分成的合作方式与设计师结算。整个模式类似于出版商和作家的合作模式,销量越高,版权费也就越高。

“这是在上海才能达成的创新项目。”顾莹樱的品牌已经走进了纽约时装周,与故宫合作推出了联名款,也在上海市中心开出了两家实体店。而她依然看好未来5到10年设计师品牌崛起的消费现状,“上海消费者对个性化服装的要求有利于独立设计师品牌的成长,这股风潮正在向全国蔓延。”

在“美好生活”的方方面面,上海这座城市总是不经意地引领着风潮。典型的例子是,B站、喜马拉雅、得物、小红书等互联网平台在上海兴起,恐怕不是偶然。它们几乎都有引领生活方式的特征,几乎都有强大的社交属性,用户在线分享知识、艺术、购物体验,提升了生活品质,又激发了消费活力。

在“社区+电商”双业务模式的得物App,大多数运营人员都是潮流爱好者。平台用户以年轻人为主,还有不少“潜水”的知名艺人,入驻平台的品牌特别留意观察用户的消费动向和潮流喜好,以此作为运营决策参考。而艺人主理时尚品牌也是潮牌圈的主流玩法,他们不但选择得物首发品牌新品,自己也常常在社区里玩。

得物在2020年初推出的艺术板块,也为艺术家们开启了一片线上天地。定居上海的青年艺术家陈彧君,2020年底入驻得物App,很快独家首发了与上海时尚摄影师徐晓伟合作的系列油画原作。也是在这段时间,陈彧君的个展在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举办,很多得物博主去打卡了他的展览并在得物社区发视频,这也让他的画作很快在线上售罄。去年11月,他又在得物上首发了代表作,这也是他的百万级原作的首次线上公开发售。不到一个月,百万级艺术藏品就被得物App上的年轻藏家拍下。

与陈彧君相比,上海女艺术家王香蕉更玩得转线上。她那些色彩斑斓的绘画和雕塑作品原型,多是家里养的两只斗牛犬,她还据此创作出许多艺术衍生品,与网友分享生活的“小确幸”。王香蕉不仅把作品引入得物App,还同步更新自己在各地的展览动态。入选得物“女性艺术家热度榜”后,她第一反应就是与心爱的狗狗分享:“你们看,那么多人都喜欢你们。”

“达人”展现有情怀的生活模式

还有一部分网友,线上身份是“达人”“UP主”“博主”。他们在线上玩得很带劲儿,不经意间输出了这座城市有温度、讲品质的生活主张。

40岁的上海人“谋士”,是一名职业摄影师,在线上属于“高龄网红”。他之所以能成为得物上的知名博主,或许是因为展现了一种“中年生活模板”,他用情怀化解“中年危机”,生活比18岁少年更潮更精彩。

谋士从2007年开始收藏玩具,直到2010年第一次接触到钢铁侠模型,把模型放大看,人物脸上的褶皱、流血的创口,满满的细节简直震撼心灵。一发不可收,从第一个钢铁侠开始,他一个接一个地收藏了整个“漫威宇宙”,然后延伸到各种电影角色、名著角色、游戏人物等。

仿佛获得生命的玩具,还被他带到户外,站在东方明珠前、置身上海的繁华商圈和老城厢,与主人一起玩起穿搭,似乎也有了身份。

15年时间,谋士花费不菲收藏拍摄2000多个玩具,产出的照片有13万张之多。他赢得了许多珍贵的“001”号模型,对此不无骄傲:“前段时间分享了一个玩具,全球一共70个。玩具预订阶段,因为官图是我拍的,厂家就赠送给我一个。上一次我拍周杰伦的人偶,也拿到了总数300个中的001号。”

一点一点,谋士在潮玩的世界里不断丰富着自己的内心,而他以工匠式的精细对待收藏,这样的生活态度影响了众多网友。

在网上,诠释浓浓的美好生活气息的方式还有多种。王小娜拍抖音短视频的时间不长,一开始,她就大大方方地透露自己的背景:出生在安徽北部一个贫困县,复读一年,考上上海理工大学,成为一个沪漂女孩。她和男友一起在上海打拼,一起攒首付款、买婚房,如今从恋人变成了夫妻……她镜头下的上海,有唯美的咖啡馆、热闹的大商场,但她宣扬的并不是精致生活,而是这种生活背后需付出的努力——她用真实的生活经验告诉人们,情侣一次“看演出+吃火锅+买鲜花”的周末约会需要花销多少;她还晒出小夫妻俩贷款在昆山买的房,教大家怎样节流开源、改善生活;她分享自己从互联网大厂辞职的心路历程,告诉大家努力工作很重要、知识能改变命运。

最近,王小娜又有一条视频火了:她晒出了隔离在家不能上班的生活状态,告诉网友跨省上班的小夫妻被隔离在家办公可以既有效率又能省钱。看似琐碎的小日常却很值得细品,那是无数在上海奋斗的小青年生活智慧的缩影。

共克时艰,我们拥有不设时限的达观精神

最近比较有戏剧性的一件事是,有一条关于疫情防控的微博上了热搜,主角是“一杯咖啡”。

这是一名普通市民的微博。她说的是,封控小区暂时解封给居民买菜,她跟着大家进了盒马超市,“抢菜”中,听到后面有个女的边跑边喊:“我要买咖啡啊!”她说:“这就是上海啊,啊……”

这种调调,掺杂了一点倔强、一点乐观、一点自嘲,还有一点傲娇,激起了市民的共鸣。网友评论也很精彩,有人说:“上海人的血管里流的一半是咖啡一半是‘光明’牌,有时还混点辣椒油!”还有人说:“该速给上海颁发‘咖啡之都’称号。”

这的确是上海人的状态速写。我家小区封闭的前一天,有朋友给我送来一束鲜花、一袋手冲咖啡豆和一本作家签名的散文集,还嘱咐道:“好好享受居家生活。”你看,懂的人不光说“上海加油”,还提供一些精神食粮,让我像平常一样做自己。

有两个上海市民制作的短视频让我印象深刻:镜头中是一个唯美的上海,晨曦中的陆家嘴“三件套”挺拔气派,夕阳下的黄浦江波光粼粼,这座城市仿佛没有受到疫情的影响。一个男声用上海话娓娓道来:“阿拉要服从安排,勿帮政府添麻烦,大家一道,摒牢!”还有一条视频,反映了静安寺地区938辆出租车送2000多人安全回家的场景,航拍镜头展示了市民的从容淡定,俨然一部文艺短片。

我很赞同网上有人说,这是建立在安全感之上的一种不羁。

说到这里,不能不提另外一群人——保障我们线上“美好生活”的上海电商平台的员工。他们的工作或许比想象中更辛苦一点。叮咚买菜订单激增,所有员工加班加点,采购、生产、配送、消毒等,不放过任何环节;美团开足马力,延长餐饮外卖、送菜送药等配送时间,投入巨大人力物力进行消杀,让市民安全打到网约车、骑到共享单车。许多潮流平台虽然距离“民生”远一些,也迅速调整运营策略,为人们推送疫情中的各种生活攻略,还对那些防疫作品进行流量扶持……

面对“什么让你幸福感满满”这个灵魂拷问时,彼时上海人的回答是“良好的治安状态”“家门口的口袋公园”“友好的营商环境”等,而经历过这一轮疫情后,我们或许可以加一个答案:“每时每刻可以追求美好的底气。”

感谢这座城市,感谢身边美好的人。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