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彭硕 北京报道伴随A股市场再融资政策阶段性收紧, 多晶硅巨头通威股份及时调整了自己的募资计划。
9月26日,通威股份公告称,公司决定终止于今年4月份披露的160亿元规模定增计划。原募投项目资金将由公司自有资金、银行贷款以及其他融资方式补齐,相关产能扩张节奏将不受影响。
通威股份为何要在此时宣布停止定增计划?据通威股份证券部人士向记者解释,公司做此决定是基于两方面考量:一是,资本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公司市值存在明显低估,因此继续募资会损害中小股东利益;二则,对于该募投项目,公司自有资金已经能够覆盖,无需募资。
光伏行业人士吕东补充观点认为,通威股份主动撤回定增也传递一个信号:当行业日趋竞争白热化,资本市场也对光伏企业的募资行为更加审慎,这意味着三四线小厂试图通过融资扩张低效产能几近不可能。
根据过往公告,本次停止定增计划涉及了通威股份未来三年发展规划中的两大重点项目。
2022年8月17日晚,通威股份在同一天内披露两份投资公告,公司拟在云南保山和内蒙古包头两地分别建设产能规模为20万吨/年的多晶硅项目,投资金额均为140亿元。根据当时多晶硅价格估算,两大项目投产后,预计将为上市公司增加1074亿元(不含税)的年营业收入。
当时,通威股份的公告中并未透露相应的定增计划。直到2023年4月24日,在年报披露的同一交易日,通威股份披露了关于两大项目的定增计划,经公司董事会决议通过,公司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资总额不超过160亿元。
然而,该项目一经披露便引发市场质疑,矛头指向了公司并“不差钱”。
一方面,公司在定增同时大举分红,根据公司2022年年报披露的分红预案,公司拟10派28.58元,预计派现金额合计为128.67亿元。预计派现金额合计为128.67亿元。另一方面,得益于2021年开启的硅料行情,通威股份利润暴增,账面上也并不缺钱。根据公司披露的一季度财报数据,当时,公司账面货币资金为370.72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为68.86亿元,足以覆盖公司的两大投资项目。
根据公司此次公告,通威股份“不差钱”一事被坐实。
“募投项目依然会正常推进进行,我们这方面的钱也够。”通威股份证券部人士表示,其终止募投的另一个原因为,公司认为市值被市场低估,现阶段增发也将伤害中小股东的利益。
最新半年报显示,通威股份面最新账面货币资金331.75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为68.86亿元。Wind数据显示,4月24日,公司股票收盘价35.82元/股(前复权),9月26日,公司收盘价为31元/股(前复权),区间跌幅13.46%。
通威股份此次终止宣布定增的另一看点在于,其背后或预示着光伏行业此前堪称高速融资节奏将迎来转折时点。
2019年以来,随着晶澳科技、天合光能等几大组件巨头的陆续回A,以及弘元绿能为代表的行业新势力的陆续上市,光伏行业掀起IPO热潮。
紧随其后,今年以来,行业又掀起了一轮再融资热潮。据21世纪经济报道此前统计,今年年初起至7月17日,82家光伏概念股中,已有33家光伏行业发布了再融资相关公告,涉及募集资金总额超过1300亿元。对比去年同一时间段,行业仅有5家企业发布再融资计划,总融资金额仅有160亿元。
但如今,随着资本市场调整,以及再融资政策的阶段性收紧,光伏行业融资节奏可能迎来转折。
吕东认为,相比以往光伏行业的融资环境已发生重大变化,即使头部企业融资扩产,市场也不买账,三四线厂商的一些落后产能再想融资更加困难重重。
“前几年光伏行业属于卖方市场,市场缺产能,所以资本市场热钱涌入,三四线的小厂组件即使质量不佳也能卖出去,但如今,光伏各环节的供需已经接近饱和,扩张落后产能已不能产生收益甚至有亏损风险,资本市场也不会买账。”吕东称。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吕锦标持有类似观点。他表示,资本市场担忧产能过剩风险,股市低迷情况下,再融资很难。但他也向记者乐观地表示,“光伏产业链扩产体现了技术迭代产品升级的主流,也将加速结构性优胜劣汰。”
记者注意到,伴随着行业估值低迷,二级市场对头部企业的“融资扩张”行为已心生警惕。
晶科能源8月14日抛出了一份定增预案,计划募资97亿元。同日披露的半年报显示,该公司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320%以上。15日,该公司股价一度跌逾12%。截至当日收盘,跌幅定格在11.99%。
公开资料显示,晶科能源于2022年1月登陆科创板,上市至今接近1年半时间。算上IPO募资和上述97亿元定增以及100亿元的可转债,在短短1年半时间,公司计划从市场融资金额近300亿元。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