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T是一次新的革命,阿里是被革掉的那个?还是新受益者?非常值得期待。但毫无疑问,阿里云肩负着阿里未来的命运。
???????????????????据可靠消息,阿里云一个月之后,会发布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相关产品,具体的落地场景将会揭晓。
视线再回到本周初阿里史无前例的架构调整,我们就会发现:张勇之心,路人皆知。
ChatGPT带来了人工智能行业的确定性,目前整个互联网行业必然要洗牌。阿里云有模型,有算力,有钱,还有场景。商业逻辑的要素齐全了,张勇不亲自盯,谁来盯?
而且,GPT一出,阿里云事关整个阿里的未来。如果说1+6+N的背后,是张勇的生态野心,那么阿里云必定是张勇最核心的押注。
GPT未来已来,BAT、字节和华为均已入场,张勇胜算几何?
模型和算力
ChatGPT大概率要重新把今天的科技公司洗礼一遍,就像当年苹果用iPhone洗礼大家一样,上一次我们迎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一次我们将迎来人工智能时代。
百度、360等公司已经发布了国产相关产品,科大讯飞等公司也在排队,但是这些也许都是前菜。中国三家最有实力的公司,还没下场,腾讯、阿里、字节。腾讯据我所知,马化腾亲自在盯这个业务,阿里巴巴在低调研发,很快会有产品,字节目前大概率精力并不在此。
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是模型和算力。
这一块,我用更通俗的语言来概述一下。
第一,模型就是思维模式。
最终有开发能力的大厂,模型都会趋同。因为底层逻辑一样,就像一个个人,最终大脑的思维模型都差不多,天才和蠢材的智商差距其实也没有太大,基本的吃喝拉撒和认知处理,都没问题。
所以,我特别讨厌吹模型的公司。因为模型本质上并不神秘,有一家公司突破了,其他玩家立刻就学会了,中国公司最擅长的就是从1到100。
模型方面的阻力,通过人才的流动以及目前公开的基础逻辑论文,都可以通过时间来解决,这个事情百度之前已经实践过了。
模型这一块,阿里对行业还是有贡献的。
2022年9月,阿里推出“通义”大模型系列,通用大模型分为三层:模型底座层、通用模型层和行业模型层。在云栖大会上,阿里推出了AI模型魔搭社区,有300多个优质AI模型,其中百亿参数以上的大模型超过10个。通过魔达社区,没有开发者基于阿里的AI模型做开发,把AI变成生产力。
第二,算力的核心竞争力。
大脑的认知以及模型,都是靠我们的信息处理速度来决定的。算力最终决定了每一套模型的学习速度和迭代速度,这没什么好争议的。但是算力的核心是物理芯片,这一块谁能拿到更多速度最快的芯片,谁的优势就大。英伟达的黄仁勋现在为何能穿着皮夹克到处得瑟?因为他有最快的芯片。
目前,阿里云在国内的算力储备,是值得所有AI玩家深思的一件事情,在高端算力目前进口受阻的情况下,原本的算力储备就显得很关键了。
阿里云在算力储备这一块,就不用赘述了。从云计算市场的份额以及此前公布的智算市场数据,就可以得出结论。
智能算力这一块,阿里云也是第一名。根据阿里对外的数据,阿里巴巴达摩院多模态大模型M6参数已到10万亿,是全球最大的AI预训练模型。作为对比,ChatGPT3的参数是1750亿,4.0的参数还未公布。这个10万亿的大模型,M6使用512GPU 在10天内就训练出来了。
而且它还省电。10天内完成10万亿参数模型训练,能耗只有GPT-3同等情况的1%。
不要小瞧省电这个事,GPT千好万好,就是费电耗能源,而且很有挑战性,省电这一点很重要。
阿里也有技术?
阿里除了会卖货和搞营销之外,还懂技术?
由于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非技术出生的背景,导致大部分人会认为,阿里巴巴是一家只会卖货和营销的公司。我曾经一度也认为阿里的技术不行,甚至没有技术,或者都是吹的。但是后来亲身下场创业做智慧零售的时候才发现,阿里原来在开源这一块下了很大功夫,并且值得尊重。
在全球最知名的技术分享平台GitHub上,中国区企业活跃度和影响力排名上,阿里巴巴长期占据第一位置。在全球范围内,阿里巴巴目前也排名第六,GitHub在行业的地位,懂得都懂,不懂的自己去科普。
我对于阿里技术的深度研究,源于它的微服务架构double。当时我们的软件技术总监坚持要用这套系统,放弃了通用性更好的spring cloud。原因就是在高并发的零售业务中,用double来做架构,稳定性更好。而这套架构就是阿里巴巴开发的,虽然几经波折中间断更过,但是最终还是挺了下来。
架构在软件行业的重要性,就相当于建筑学中的结构。一座房子稳不稳定,美不美观,科不科学,都要靠这个结构,这一块的国产化是非常重要的。
然后就是注册中心的国产化。阿里推出了nacos,使用了raft协议,nacos的集群一致性非常好,功能丰富,社区活跃,最重要有中英文档。
另外,在软件行业中最核心的数据库这一块,阿里巴巴和蚂蚁共同研发的公有云分布式数据库OceanBase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目前支付宝的核心业务数据库,应该就是由它在完成,很多国内银行和保险公司也在适用这一套国产数据库。
阿里云后来自己又弄了一套独立的数据库,PolarDB。存储和计算分离,又有软硬结合的优势,对于应对高并发的抗压能力更强。
数据库的国产化是数据安全的一个核心环节。
上述的三项国产突破,都是我亲自体验过的东西。这三块市场本来都是欧美技术为完全的主导,国产插不上话。其实其他几家大厂也推出过类似产品,但是普及度很低,甚至自己公司都不用。真正有一定市场普及度的目前来看只有阿里,虽然也是举步维艰。
此外,阿里还整出了飞天云操作系统、倚天云芯片、磐久服务器、神龙架构、龙蜥操作系统、阿里灵杰等等一系列技术产品,我都没用过,我就不评价了。
如果,你去问一问中国的全栈软件工程师或者后端工程师,国内的软件开源领域,哪家互联网公司的贡献度与技术最优秀,大概率他会告诉你,是阿里,这已经是行业的共识。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如果我们仔细去追溯阿里这些技术的源头,你会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阿里所有软件和硬件上的技术突破,都来自双11,被逼出来的。
双11每一年指数型的交易增长,给阿里整个交付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倒逼效应。超高并发的业务特点,一不小心整个系统就会宕机,用传统的解决方案肯定解决不了这些问题。国外的架构没有这种超大并发的场景,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活生生逼出了一个全球最抗压的解决方案。
阿里的技术中,确定性就是稳定,这种稳定包括模型和算力。
我之前听很多小道消息说,达摩院已经在做ChatGPT类似的产品布局,而且在四五月份就会发布出来。这个消息我不确定真假,但是以目前阿里的人才储备来看,是有能力在短时间内把模型搞出来的。
说起阿里的GPT架构,还有个小插曲。阿里做大模型开发,和OpenAI一样,都是采用Transformer架构,但是分支走得不一样。阿里最早用的是BERT,但后来发现,OpenAI的自回归路线更有效,于是也调转枪头转向自回归。
但是,这个模型会不会比现在百度的好用,我不好判断。毕竟百度在人工智能模型上的持续性投入时间更多,消耗掉的资源和金钱也更多。
在搜索时代,阿里百度水火不容。毫无疑问,这次的GPT,阿里和百度还会有一次交火。
去年阿里云推出过全栈智能计算解决方案“飞天智算平台”,并且启动张北和乌兰察布两座超大规模智算中心。其中张北总建设规模是12EFLOPS的AI算力,超过谷歌的9EFLOPS和特斯拉的1.8EFLOPS,是全球最大的智算中心。
小鹏汽车已经开始用阿里的智算平台了,小鹏“扶摇”系统,是国内最大的自动驾驶智算中心。小鹏发布的新车P7i,用的是全新的语音系统,没有唤醒词,非常好用,靠的就是扶摇系统。
另外,人工智能是需要喂料的,这块阿里也是有优势的。天猫、淘宝的访问量极大。另外,天猫精灵家庭用户超过4000万,月交互次数超过80亿。对于阿里来说,这些都是非常优质的数据。
所以,阿里接下来的产品,应用场景值得期待。
花钱与赚钱以及安全
人工智能带来的确定性机会,无疑是需要烧钱的。未来三年在这一块的跑马圈地,无疑又会是一场烧钱大战。算力的持续性投入,模型的优化,以及落地场景的探索。
所以,我之前就有过一个基本结论,这是一场巨头之间的战争,甚至是国家层面的战争。这将会决定未来整个人类社会的资源再匹配问题,因为人工智能的出现,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辅助性提高劳动效率的行为,而是一种生产力结构性调整。生产力的主角可能会发生变化,生产力的纬度会发生变化,我们整个文明在提高认知这件事上,会大大加速。
这种潜在的风险,已经让我们开始意识到人类作为世界主人的危机感。于是马斯克联名一千多位美国知名人士,开始呼吁暂停GPT4以后的技术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走到了拐点,就快要失控。
如何确保人工智能在一个安全的环境里运行,将会是我们未来一个重要的议题。
阿里云目前的业务特点,有一个巨大的优势。
那就是阿里云和钉钉。是目前中国在中小企业中,渗透率最高的To B企业,如果面向C端用户的人工智能产品是危险的,那么人工智能工具化,帮助中小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将会是一个更加安全和有效的方向。
比如,更加智能的帮助企业管理,尤其在财务、人力资源、法务方面,帮助企业更好的获客,做好生意的撮合。帮助企业更合理的分配资源,尤其是物理资源。钉钉能不能通过人工智能的改造,成为企业家的人工智能秘书。阿里云能不能为企业提供自然语言对话式的交流方式,让调取数据变得更加简单。
也就是说,只要阿里云找到人工智能在To B端的应用场景,客户是不缺的,而且可以迅速变现。
现在,大部分的类GPT产品都是面向C端的,但是我坚持的观点是,GPT产品最终安全变现的渠道一定在B端。
核心原因,就是安全,以及确保我们的社会不发生结构性伦理变化。
阿里云还能变出什么
阿里目前确定的三驾马车,短期内不会变化。“消费、云计算、全球化”,如果这是一支足球队,戴珊是后卫,确保不落后,张勇是中场,确保稳中求进,蒋凡是前锋,负责进球。
张勇亲自盯阿里云,这一块业务的蛋糕到底有多大,又有多少将来潜在的裂变可能性?
周鸿祎说过,GPT技术千好万好,你得有场景,才能吃到饭。要说场景,阿里可就太多了。
首先,云市场。
阿里云的应用场景是现成的。以前我提供通用云,现在给大家提供智算云,顺理成章。唯一的疑问是,阿里云在全球范围内,还有亚马逊这个老对手。这一次技术的迭代,有没有弯道超车的机会,这是摆在阿里云面前的挑战。只要能比亚马逊更快更好地给出智能云的解决方案,客户自然就会转化。全球范围内,云计算市场早已是一个万亿的超大市场。
其次,企业服务。
淘宝天猫卖家有3000万,钉钉用户数去年就超过6亿,企业组织数超过2300万,付费DAU突破1500万。这些都是非常现成的场景。
钉钉能不能抓住机会,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让其从一个工具变成一个智能助手,帮助中小型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帮助中小企业主更好地了解公司,包括上传下达以及数据管理,还有企业的客服系统,SaaS领域是成熟的万亿市场。
第三,硬件层面。
目前地缘政治的因素,直接限制了很多中国公司拿到核心算力。那么这种情况下,能不能倒逼出来自主研发的算力解决方案,也就是核心芯片,这将是值得期待的事情,这毫无疑问是一个万亿的大市场。
第四,安全领域。
现在,整个社会都是恐惧人工智能,但是拥抱人工智能似乎又是必然的趋势。如何给人工智能套上一层安全的防护机制,这也是一个万亿的大市场。没有人想被人工智能绑架,甚至活在人工智能主导的社会里。所以监控人工智能有没有篡改自己代码,有没有越界监控用户将会是强需求。
四大确定性的万亿大市场,构成了未来云计算玩家的天花板,这个天花板远远大于今天的电子商务。
张勇选择了兼任阿里云CEO,因为这里的前景,一眼望不到边,未来有着巨大的爆发力。任何一个企业家,面对这块市场,除了兴奋,也许还有敬畏。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