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业的主要影响是短期的市场和长期的人才。
下行的经济形势遇到了最近几年来最大的就业群体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今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超过1076万人,比2021年增加167万人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首次突破1000万其中,对于旅游专业的毕业生来说,这个夏天尤其难熬
新冠肺炎的疫情正在许多地方蔓延旅行社,景区等市场主体举步维艰,工作岗位萎缩,员工流失与此同时,大量旅游专业的毕业生将涌入就业市场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1000多所高校开设旅游专业,在校生超过50万人旅游业不景气,大量未来从业者何去何从
4月底,中国旅游科学年会以旅游人才建设与青年人才培养为题讨论了这个问题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业的主要影响短期是市场,长期是人才市场可以逐渐恢复,但一旦人才流失,旅游业就失去了未来
高层次人才相对匮乏。
旅游业的发展催生了旅游教育。
从1978年上海旅游学院成立,到1990年浙江大学设立第一个旅游经济学硕士专业学位,再到2000年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授予博士学位,再到2010年委员会批准MTA国务院学位,今天的国内旅游教育已经形成了一个贯穿高职,专科,本科,研究生的完整体系。
目前,开设旅游相关专业的高校约有1600所,在校生近50万人,最多的已超过60万人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会长,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教授鲍继刚表示,旅游教育长期处于快速增长态势,在扩招的形势下再次赢得了快速发展的机遇本科招生院校从2013年开始震荡发展,2019年攀上高峰目前招生院校515所,研究生招生人数现为188人博士点主要分布在北京,广东,江苏,辽宁,云南等旅游经济发展大省
鲍继刚还指出,旅游专业博士研究生招生仅占招生总数的0.5%,高层次人才在整个旅游高等教育体系中明显不足。
自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旅游业面临生存,管理,规模,心态,人才体系等方面的冲击,存在收集难,转型难,创新难,突破难等瓶颈。
疫情之下,旅游人才培养频频出现波折首先,招生院校规模缩水,回落到2014年的水平最近几年来,985高校旅游专业本科招生人数下降了34%同时,9所高校取消了旅游管理专业,2所高校取消了酒店管理专业,1所高校取消了旅游管理服务教育专业
台州学院党委书记崔教授说,旅游行业真正高学历的人才并不多以外语能力为例,会说英语的从业者很少,掌握小语种的不到5%懂旅游,文化,传媒的复合型人才就更少了他认为,即使在文化旅游大省浙江,理论研究人才的缺口仍然需要慢慢填补
旅游专业人才分布不均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校毕业生就业首选经济发达地区,人才高度集中在北上广,浙江,江苏五地博士毕业就业意向调查显示,近六成学生希望成为科研人才,倾向于选择学校这样的机构西部和东北地区要想获得人才供给有很多困难
原国家旅游局以培养高层次人才为目标,制定了青年旅游专家培养计划2013年选拔人才52人,2014年60人,2015年62人,共培养青年专家174人如果之前的青年人才培养计划能够继续下去,参与文化旅游领域的青年教师数量将会增长鲍继刚建议
虽然中国有60多个旅游学博士研究所,但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借鉴相关学者的力量,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势在必行鲍继刚以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为例,揭示了一种培养高层次旅游人才的可行模式香港理工大学和中山大学有过多次合作,共同举办博士训练营博士训练营一共举办了7届,第8届因为疫情中断前六届全部以线下形式完成,第七届转战线上,培养了近600名博士生和青年教师
结构性慢性病
在崔看来,留住人才和培养人才一样重要在他工作的台州学院,旅游专业大一新生入学后转专业的比例常年保持在25%以上去年一个60人的班转了近50人部分学生逃离旅游专业的现象引起了崔的深思——目前学校应该如何稳定旅游专业学生的心态,让相关学生在求学过程中重拾对行业的信心
疫情发生前,旅游专业每年50万人的培养规模并不庞大但仍有超过三分之二的旅游企业反映存在招工难,就业难等问题,员工流失率每年高达35%,尤其是经验丰富的高级导游,高级厨师和高级管理人员疫情让本来就不乐观的文化旅游生态雪上加霜调查显示,30—40岁的旅游从业者离职率超过50%,在后疫情时代,只有18%的人愿意跳槽正是这个年龄段的从业人员构成了旅游业的中坚力量
崔说,疫情再次放大了旅游行业原有的结构性痼疾传统行业人浮于事,旅游新品类人力资源稀少从区域分布来看,中等城市严重挤压了三线城市,县市很难找到有专业培训背景的专业人才浙江旅游职业学院20届毕业生导游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毕业生已经离开旅游相关行业,从业者大多聚集在杭州,宁波等地旅游景点距离大城市较远,很难吸引从业者入职从年龄结构来看,行业内吃青春饭的现象依然显著50岁以上的专业人才严重缺乏,这反映了旅游业吸引力的疲软行业内部,内量的情况严重,低水平竞争激烈,导致行业利润越来越低
在大众的刻板印象中,旅游行业一般不会摘下低技术,低门槛,低报酬,高强度劳动时间等关键词此外,休闲型旅游景区季节性特征鲜明,从业人员一年四季忙闲不均,本就不富裕的收入容易出现波动社会地位不高,这也是大部分同学选择转专业的原因
浙江省教育厅提供的数据显示,2019年,该省本科高校旅游专业招生2714人,毕业生2367人4所大学只招收了14名研究生,33名研究生,只有3名博士生浙江省高校本科旅游专业招生在减少,浙江工商大学已经放弃本科旅游专业招生在职业学校中,浙江省33所高职院校开设了13个旅游专业疫情发生前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毕业生7690人虽然总体比较稳定,但是质量有所下降8所中等职业学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2019年毕业生4860人浙江流出的中职毕业生不在少数,60%进入高职学习,真正进入市场就业的人数并不多崔正在为如何缩小旅游人才供需之间的巨大差距而发愁
扔一块石头看看是否应该继续
后疫情时代,传统旅游的转型在业内掀起了不小的波澜沿着旧地图,你找不到新大陆无锡灵山文化旅游集团名誉董事长吴国平曾这样说过
疫情给传统旅游业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中国旅游协会会长段蔷倾向于将未来旅游定义为一种生活方式旅游不再简单等同于观光游览,而是逐渐转变为沉浸式的文化体验可是,微度假,新秘境,文化旅游+等概念的兴起,显示了传统旅游业在困境中寻求变革的探索和尝试
旅游的观念在变,内容在变,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也在变。
作为一门包容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旅游学涉及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经济学,地理学等多个学科同时具有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意义澳门旅游学院院长黄教授强调,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服务行业,它所需要的人才不仅仅是纯粹的精神认知,在理论上有能力当领头羊,还需要精通景区,酒店的服务是人的行业,需要技能,技巧,沟通适应能力,创新能力旅游的性质决定了旅游课程必须将理论研究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在4月份公布的2022年QS大学排名中,旅游和休闲学科TOP10中有7所学校分布在瑞士黄说,在瑞士洛桑学院,旅游相关课程实践性极强,学生在学习期间必须到企业进行亲身体验在她看来,内地旅游院校在研究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旅游课程很大程度上是研究型的,实训的负担也相应转移到了职业院校文化旅游行业需要双师型人才,既能讲理论,学知识,又能承担业务运营校企联合培养必不可少不可否认,大学承担着传播知识的使命,但专业化阶段应该推迟到教学科研的研究生阶段大学必须贴近实际,也就是培养出来的人才需要符合行业的需求在本科教育方面,要特别注意务实问题旅游课程中理论与实践的比例可根据培养目的,目标和受教育程度适当调整黄军补充道
上海商学院酒店管理学院院长蒋洪教授介绍,上海商学院与瑞士洛桑学院保持着长期的合作关系疫情发生前,所有老师都有去瑞士洛桑学习考察的经历目前疫情封锁,通过跨海连线继续沟通携程,上海锦江,上海东湖,上海衡山等旅游集团也与上海商学院合作开发人才培养项目,尤其是在教学实践和就业空间方面目前,专业师生尝试在短途宅度假,懒人经济微度假,场景化等方向精耕细作,探索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旅游转型的多种可能
蒋洪透露,2021年,他所在的酒店管理学院就业率超过98%,就业签约率位列上海商学院第一并不是说社会不需要旅游人才最重要的是能不能培养出行业需要的人在行业的颠覆性变革中,老师,学生,专业,学科都要构建自己的造血功能没有技术赋能,无疑是死路一条
中国的旅游人才需要高质量的发展我们要把这个行业做强,把这个行业的质量做高目前中国的旅游业已经走过了一条路,最初是开放驱动,后来是要素和投资驱动,现在是创新驱动在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张辉看来,留住和培养人才的前提是旅游业本身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一个潜力无限的广阔平台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